來源:延安干部紅色培訓學院 發布時間:2020/3/25 9:26:07
(一)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在中國革命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召開的遵義會議,解決了黨中央的組織領導問題,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黨中央到達延安后舉行的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鞏固和確認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經過延安整風運動,正式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穩定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這就為毛澤東淋漓盡致地施展其全部領導才能和智慧提供了舞臺,又使他在處理錯綜復雜的矛盾中,在指揮弱小兵力戰勝強大敵人的戰爭中,在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造中,錘煉出一個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和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成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如果沒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苦斗更長的時間。
(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
黨中央來到延安之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在延安十三年,我們黨特別是毛澤東同志,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潛心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理論,創作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論政策》、《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論聯合政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一大批重要著作,使毛澤東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寶庫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三)成功實施了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
中國共產黨是以“列寧的黨”為榜樣而建立起來的。但是,在中國的條件下究竟怎樣建設這個黨,則是“列寧的黨”沒有遇到過的新課題。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盛行著黨的建設上的“唯成份論”,那些“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在農村環境中,工人成分占極少數的中國共產黨只能成為一個“農民黨”,而不可能建設成工人階級先鋒隊。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在總結建黨以來黨的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和成功實施了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從嚴治黨,“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全面推進黨的思想、政治、組織和作風建設,經過延安整風運動,把自己建設成了“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在世界政黨史上是罕見的壯舉,更為中國共產黨的長久建設開辟了正確道路。
(四)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具有歷史性轉折意義的偉大勝利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到達陜北時所率領的部隊“只剩下七千人”(毛澤東語),中國革命面對著幾乎從零開始的局面,革命事業的勝利仍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黨中央到達陜北到抗日戰爭爆發,我們黨以“西北抗日大聯合”促成了全國抗日大聯合,打開了中國革命事業的新局面。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我們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不僅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抗日戰場,而且始終堅持抗戰、團結和進步,維護了全民族抗戰的大局,使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并使自己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強大力量,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解放戰爭爆發后,我們黨團結一致,生氣勃勃,僅用一年半時間,就用“小米加步槍”挫敗了“飛機加大炮”的國M黨軍隊的戰略進攻,取得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勝利,實現了帝國主義和國M黨反動派由統治到被消滅的偉大轉折,極大地推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的進程。1948年3月23日黨中央離開陜北后不到一個月,延安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只有13個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剛剛一年半,新中國宣告成立。
(五)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領導人才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我們黨把造就“不但能治黨,而且能治國”的領導人才作為“戰斗任務”來實施。黨中央進駐延安城以前,就創辦了紅軍大學,培養黨的軍政領導干部。進駐延安城之后,黨抓住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云集延安的難得機遇,以最大努力創辦了抗大、陜公、中央黨校、馬列學院、魯藝、女大、自然科學院、延安大學等數十所干部院校,培養了一大批各級各類人才。與此同時,在在職干部中開展學習運動,大力克服“本領恐慌”。黨還把自己的干部當作“民族的珍寶,全黨的榮譽”而倍加愛護,從抗戰前線抽調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級干部到延安學習。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養的一代革命領導人才,為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六)積累了“局部執政”的經驗
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首先在局部區域建立根據地,然后奪取全國政權。因而在全國執政之前,已經有較長的“局部執政”歷史。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以陜甘寧邊區為典范,厲行新民主主義政治,頒布了具有“大法”性質的施政綱領,創造了既有廣泛代表性又能強化黨的領導地位的“三三制”政權,使一切抗日的人民都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實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文化政策,開展空前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大刀闊斧地精兵簡政,正確處理了“向人民要東西”與“給人民以東西”的矛盾,使人民群眾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以“嚴”字當頭,將法治與德治、治本與治標、監督與自律并重,對共產黨員犯法者從重治罪,毫不松懈地進行反腐倡廉斗爭,將根據地政府建設成了舉世公認的廉潔政府。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局部執政的成功實踐,錘煉了執政的本領,為執掌全國政權積累了重要經驗。
(七)培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培育和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它包含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和精髓,繼承和升華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繼承和發揚了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經驗的結晶。延安精神境界崇高,它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延安精神影響深遠,它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命運緊密相聯,同中國共產黨的存亡息息相關,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