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ww.ccc0510.com 發布時間:2025/7/31 8:39:46
戰時(解放戰爭時期)教育階段(1945~1948)
(一)解放戰爭初期:鞏固整風教育成果
抗戰結束初期,國共兩黨通過重慶談判,達成了“雙十協定”,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國家一度出現了和平、民主發展的趨向。于是各解放區在總結和推廣整風運動以來教育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了培養和平建設人才的目標。所以,解放戰爭初期黨中央關于教育工作的主導思想是:鞏固整風教育成果,適當調整教育資源,逐步使教育正規化。
1、關于教育資源的調整??箲饎倮螅瑸榱诉m應全國形勢迅速發展的需要,中央對延安革命根據地的教育資源進行了適當調整,使邊區的教育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具體措施為:將設在綏德的抗大總校和隴東的抗大七分校迅速結束,全體學生和工作人員開赴華北和東北參加工作;將延安大學的魯迅藝術學院、自然科學院、行政學院的大部分師生也遷往華北和東北(1945年11月中旬);八路軍醫科大學也于1946年3月遷往張家口。這樣,延安革命根據地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外來知識分子的人數就大大減少,延安大學也就成為陜甘寧邊區wei一的一所高等學校,邊區政府根據新的形勢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延安大學的辦學方針、組織機構、院系設置、培養目標等進行了重新調整。
2.鞏固整風教育成果,使解放區的教育逐步正規化。在中小學教育方面,這一時期主要是鞏固整風教育成果,逐步使各解放區的教育正規化??谷諔馉幗Y束后,國共兩黨和平談判期間,人們以為從此中國就走上了和平民主的新階段,因而各解放區先后提出了實行教育正規化的問題。即;要制定統一的、正規的教育制度;要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在重視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時,加強文化課的教學。為此,各解放區對各類學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蘇皖邊區政府在1946年3月召開的宣教大會上指出:“如果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和平民主確有保證,全國性的教育方針和學制之規定,確能從全國人民的利益出發,那我們在總的方面,應該適應全國性的規定,在具體的辦法上,必須貫徹地方自治原則,適應解放區的進步條件和實際情況?!盵1]這就是說,蘇皖邊區已把教育正規化擺上了議事日程。
陜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1946年1月24日至2月12日在延安召開了中等教育工作會議,邊區七個中等學校的校長、教導主任等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為,文教大會后,中等教育注意了教學與邊區實際相結合,這是好的,但有的把實際理解得太狹隘,忽視了學習必要的基礎知識,制訂的課程教學大綱,有些規定太廣泛、太復雜,以致使有的教員教不了,學生學不了。會議指出,今后邊區中等學校的總任務是有計劃地培養邊區知識分子和提高邊區現任區、鄉干部的文化。因此,教學內容必須以文化教育為主。文化教育又必須以語文為主,并確定把語文教學的比重提到占全部課程時間的三分之一,地干班則提到三分之二。[2]3月12日即會議結束的這一天,邊區教育廳廳長柳湜接見了《解放日報》記者,他指出:隨著時局的發展,在全國進入和平民主新階段的時候,我們的教育還應進一步改革,要逐漸正規化。同時更要發揮自由爭論、服從真理的學風,并逐漸增強其科學教育,在改造中國中等教育的事業上擔負起先鋒任務。他強調指出,有計劃地培養邊區知識分子與提高邊區現任區、鄉干部的文化,是今后邊區中等教育的總任務。[3]
同年4月,陜甘寧邊區邊區三屆參議會第一次大會通過了《陜甘寧邊區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建設計劃方案》,這是邊區建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斗桨浮穼厖^這一階段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來具體的規劃,關于高等干部教育、中等教育、小學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和發展規劃的規定中,都體現出了邊區教育逐步正規化的思路與措施,也都是切合實際的。三年內完成《方案》中規定的這些任務,邊區的文化教育面貌將大大改觀。但是這個和平建設的藍圖,剛開始貫徹執行,就被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打斷了。
注釋:
[1]戴伯韜編《解放戰爭初期蘇皖邊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6頁。
[2]劉憲曾、劉端菜主編《陜甘寧邊區教育史》,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1版,第76~77頁。
[3]同上,第77頁。
(來源:選自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編撰的《文化工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