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延安紅色教育培訓 發布時間:2019/11/23 23:43:29
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結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雖然時代在變遷,但延安精神卻如一部經典巨作,被一代代共產黨人傳承了下來。在延安撤地設市20周年之際,華商報記者采訪了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石和平,就新時代下的“延安精神”如何傳承與弘揚加以闡述。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中國革命的圣地,在這片古老的黃土地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艱苦奮斗了13個春秋,并以堅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開拓的創業實踐,在拯救民族危亡和爭取人民解放的血與火的斗爭中創造了輝煌業績,培育和鑄造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奮進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黨的精神家園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內涵
撤地設市20年來,延安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的延安,圣地藍、革命紅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向往的美景,寶塔山依然靜悄悄地像一個老人一樣屹立著,用無聲的語言給后代子孫講述著當年艱苦卓絕的事跡;棗園、楊家嶺也如同一個留音機,訴說著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故事。
石和平介紹說,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從更具體的方面來看,延安精神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的家園,靈魂的高地,不變的情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石和平表示:延安精神擷取中國革命時代的精華,是由井岡山革命火種中淬煉出的精神種子,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千難萬險磨礪、血雨腥風洗禮,最終在革命圣地延安開花結果,伴隨著中國革命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寶庫不斷豐富和發展,“可以說,西柏坡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精神,是延安精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形式的展現。”
石和平表示,雖然延安精神產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殊的地域環境,但它已經超越時空,具有永久的精神魅力,不斷展現出新的內涵,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延安精神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黨內有著統一思想的功能;延安精神是黨與人民聯系的紐帶,有著引領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的功能;延安精神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動力,起著不斷推進經濟發展的功能;延安精神彰顯著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起著引領時代價值取向的功能;延安精神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起著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功能。
新時期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把延安建設好
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留下了大量的紅色足跡、紅色記憶。延安全市革命舊址有445處,僅市區就有196處,每一處舊址都承載著一段輝煌的革命歷史,承載著延安精神。可以說,延安是一個最為典型的紅色博物館之城,紅色革命故事之城,延安精神之城。
那么,在新時代,如何講好延安故事,傳遞延安聲音,彰顯延安精神?
對此,石和平認為,每一個延安人,首先要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保護好這些“黨產”,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是延安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要認真做好保護挖掘整理工作,讓每一孔窯洞、每一張桌子都開口說話,講好延安故事,傳遞延安聲音,彰顯延安精神;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延安形象,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評樹“延安模范”,凝聚強大正能量,努力重現延安時期“十個沒有”的良好社會風氣。其次,要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新延安。弘揚延安精神,首要任務就是要把延安發展好,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用實實在在的發展變化增強延安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第三,要努力為全黨全國提供更多的精神“鈣片”,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中央在延安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7年,為全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梁家河是個有大學問的地方。”在具體的實踐中,延安要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的三大教育基地的作用,為全黨全國補足更多精神“鈣片”,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了解黨的歷史,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實踐延安精神,讓延安精神不斷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用延安精神建設幸福延安”就是做好民生實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薛占海提出“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如何理解這句話,并如何實現“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愿景,石和平有自己的見解。
石和平認為,“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應該從四個層面去理解。首先,要始終堅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不忘初心,持續給精神“補鈣”,不斷校正思想準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總書記看齊。
其次,要始終牢記延安精神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堅持問題導向,用改革的辦法和法治的思維推進工作,勇于削骨割肉、敢于動真碰硬,堅決破除思想利益固化藩籬。
第三,要大量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著力破解生態環境脆弱的制約,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挖掘增長新潛力,從根本上扭轉石油路徑依賴。
最后,就是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要像延安時期那樣“只見公仆不見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下決心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的問題,著力抓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努力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自信、更加幸福。